中国画探索创新中文化关怀不可或缺

日期:04-17  点击:205  属于:大家论画
昨日,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的“都市·田园——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”在京落下帷幕,40多天的展期吸引了数万观众前往参观。“都市”与“田园”描绘的是两类社会语境,在参展的200多幅作品中,一部分画家以现代都市为题材,用生动的笔墨描摹了都市百态;另一部分画家以乡村田园为对象,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了乡土风情。但无论都市还是田园,画家们均以切近现实的情怀,思考着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,以个性鲜明的笔墨,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。
 
  人文关怀是 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元素
 
  纵观此次展览,无论是描绘都市繁华与喧嚣、疏离与隔膜的作品,或是描绘乡村诗意与画境、闭塞与无奈的作品,都给人一种人文关怀之感,令观者久久回味。艺术家孔紫的《搭伴儿》即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幅。
 
  此件作品虽名为《搭伴儿》,但实际上画的却不是老俩口,而是住在窑洞里的两位孤寡老人。他们不是夫妻,但为了方便相互照顾住到了一起。“除此之外,还有同性搭伴儿的,如两个老先生或两个老太太住在一起。”青年评论家徐沛君在看到此幅作品后感慨地说,“我少年时代是在苏北小镇长大的,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,但当听到孔紫老师讲述搭伴儿的故事后,我还是非常震惊,震惊21世纪的中国还有这样一种老人的生存状态。青年人都进城务工了,剩下的这些老人和孩子,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?虽然美术创作不及文学作品更能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,但艺术品作为一种图像,却可以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,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中国的乡村与城市,这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。”
 
  很多艺术家在看完展览后都曾表示,此展对他们最大的触动是“思考”,思考怎样的艺术品才是好作品?怎样的画家才是好画家?怎样的中国画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中国画?“中国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是什么?很重要的一点是寻找人们共同的文化取向。”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,艺术家对于时代的文化关怀至关重要,“如果一种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没有艺术家的文化关怀,那肯定不能在深度上产生作用,甚至不能让人产生思想上、情感上的共鸣,不能感动人。”
 
Contact us
中国水墨书画院院长-袁凤文 1944年生于青州市,早年就读潍坊教育学院美术,今年深造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,1993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,现任中国水墨书画院院长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,山东教育学院名誉教授

手机:010-85974667

电话:010-85974667

地址:北京朝阳区公园5号9号楼1302室

中国水墨书画院 版权所有 冀ICP备12345678号-1  技术支持:cghl